大雁塔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雁塔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雁塔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参观大雁塔。我是导游员何雅胜,很高兴认识大家。
大雁塔景区是一处佛教圣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有密切的关系,唐僧取经译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有佛教寺院,都是僧众供佛、礼佛、诵经的道场,而大慈恩寺、大雁塔与其他寺院相比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古今中外和尚如云、高僧无数,那么唐僧玄奘何许人也?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今天大家参观过这个景区后,就会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吧?然而在这个景区却没有《西游记》神话中“唐僧师父”,也找不到降妖除魔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
但你会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唐僧玄奘西天取经故事。要说玄奘何许人?我们说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一个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他又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
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玄奘在对佛经研习中,对佛经的质疑之处多达百余条。他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国,也就是现今的印度,去探求佛教的精蕴,以解众疑,弘扬佛法。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也叫三门,分别称为空门、无作门、无相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之门。大家看,门上的牌匾是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的“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初名“无漏寺”.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而重修建寺院,后改名“大慈恩寺”
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钟、鼓二楼,东侧为钟楼内悬挂有一口铁铸的“雁塔晨钟”。西侧为鼓楼。今天我主要讲解钟楼,该钟铸造于嘉靖是十七年,钟上铸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的大字。雁塔晨钟为关中八景之一。这口雁塔晨钟自造成启用至今天,一直作为大慈恩寺行仪规范,是本寺佛教活动和众僧生活的组成部分。晨钟作为佛教大型法器,是召集众僧进行法事之用。寺院僧人们每天闻钟而起,闻鼓而眠。当拂晓时分,晨钟那洪亮的阵阵钟声划破晨曦朝霞,回绕在西安城南上空,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
现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参观。高台上的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的匾额金光闪闪,系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塔题名碑”它始于唐代,指得是在长安考中的状元和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公元800年考中进士后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人称“寒酸孟夫子”的孟郊,在46岁才中进士,他赋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登科后“春风得意”的著名诗句,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大殿北面为两层高的法堂藏经楼,上层藏有玄奘曾翻译的经卷,下为法堂。所谓法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课堂。法堂供奉着一尊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据说只要一心念佛死后就就能被接引到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去。所以阿弥陀佛也称作接引佛。我们大家可以拜拜阿弥陀佛,祈求、祈求好的运气。法堂还陈列、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圆测市新罗国王孙,由年出家来到中国后,从学于玄奘门下;窥基是玄奘嫡传弟子,本是开国元勋尉迟恭的侄子,每当出门有三车厢随,故有“三车和尚”的绰号。由此可见玄奘在当时的名声与地位。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脚下。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和佛舍利,上奏朝廷希望佛塔,经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层佛塔。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劳动,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塔处设计依照印度形式高5层,砖表土心的实心塔。后因风雨剥蚀多年后、草木丛生逐渐毁坏。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是10层可攀登的塔但此塔也在风雨中颓败。唐后将大雁塔改建为七层砖塔,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大概由此而来。现在塔高64.7米塔体成方锥形。
至于“雁塔”的名称由来,有数种说法。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大雁塔的故事。佛教在早期分大乘和小乘两宗,大乘不食肉,小乘佛食肉。一天,中午将过,众僧饥肠辘辘,午饭尚未着落,甚为埋怨。有一和尚忽见空中群雁飞过,随口出戏言:我等诸僧多日没有吃肉了,若菩萨有灵,应知我们的困境呀!话音刚落,一只大雁便折断翅膀掉了下来。众僧人大惊,明白是如来佛祖设法教育他们,众僧急忙跪拜,并将那只雁葬于院中。
上建一塔,取名雁塔,从此归信大乘,不再吃肉。这就是雁塔名称的由来。雁塔”一词前加一“大”字,一是因塔的建筑宏伟壮丽,二是后建的荐福寺塔也随着称为雁塔,为了区别,遂分别称为大雁塔、小雁塔。雁塔底层南门有书法瑰宝石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参观。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玄奘三藏院。
现在,大家来到玄奘三藏院的门口。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bore)堂、西院光明堂三院组成。
游客朋友,如果要问:西安大遍觉堂的镇宝是什么?那就是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佛骨舍利,因为玄奘顶骨舍利与佛舍利都是极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大遍觉堂,供奉着玄奘坐像和玄奘大师的一份顶骨舍利。与此同时,玄奘其他灵骨舍利已广布在世世界多座寺院。
现在我们参观光明堂。光明堂主要讲述了玄奘法师出生到曲女的故事。今天我们主要讲述这幅图,玄奘爬穿越茫茫穿戈壁沙漠爬过独自经过火焰山历经风雨磨终于到达了印度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这幅画讲述了玄奘法师在印度辉煌的一刻——曲女城大会,印度的国王以及各国高的大森都来参加。,在连续十八日的辩论会上,没有人可以辩论过玄奘法师,玄奘取得了无可正义的胜利。会后各国国王赠送宝物,玄奘一再辞谢。只遵照印度的传统规矩,乘坐象巡游。
现在请随我继续参观版若堂,版若堂讲述了玄奘荣贵长安后,翻译经书直到圆寂的故事。这幅画描绘了玄奘翻译经书场面,最后这幅描绘了玄奘圆寂后彩虹贯日,莲花多多,众风天弥勒来迎接的故事。我们想象玄奘圆寂后就是上升于大遍觉堂中所描绘的弥勒净土吧。
大雁塔魏巍屹,玄奘法师对中外文化交 ……此处隐藏14439个字……海观音菩萨说法道场的蓬莱仙境。
大雄宝殿之后进入大殿院,大殿院是包括大雄宝殿、东西偏殿、二层的藏经楼法堂及三圣殿在内的第一级高地上建筑院落。大殿院东西两侧是由伽蓝堂、财神堂等组成的硬山式偏殿;院北为五开间两层悬山式屋顶的藏经楼法堂,上层藏有玄奘法师在慈恩寺勤奋不辍十六载翻译出的佛教经卷。下层为法堂,法堂内通往二层的楼梯间平时锁闭,不对外开放,那里面尘封着从玄奘法师圆寂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信笔释疑的佛宗密卷么?斯人已去,年年岁岁,晨钟暮鼓,风霜雪雨,花开花落,寂寞黄卷难掩千年的失落。
原来大殿院东北、西北各有一小门通向北面的大雁塔,东北角为般若门,西北角为维摩门。“般若”意为通过智慧到达涅脖之彼岸;维摩”是佛教菩萨名,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大乘居士。出两门直抵大雁塔下,宗教象征意义十分明确,代表着通向极乐世界的路。今两门已不存,成了绕殿而过的通道,法堂西山墙上遗存有封堵痕迹,几近荒朽的木作门楣至今仍在,给人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和前边大雄宝殿与左右偏殿之间原有的小门如今已消失掉大概是同样的原因,就是游人日增,慈恩寺千年来曾经安然无恙,促狭的僧院小门已经应付不过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万万众的游人井喷一样的造访。它再也不能站在大殿一侧,看提着念珠的僧人一袭布衣穿门而过,再也不能听闻经房里的木鱼笃笃之音,如今它也连静默的机会都没有了。
藏经楼法堂之后的第二级高台之上,就是全寺最雄伟的中心建筑大雁塔,是我国仿木构楼阁式砖塔的优秀代表。它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共七层,通高约为65米。塔基近方形,高4.2米;塔体一层四面皆为石券门洞,门楣及柱身上的线刻画异常精美,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就在一层南券洞门两侧,值得一看;门塔身呈方锥形,每层都是叠涩出檐,间以两层菱角牙子,各檐角悬挂风铎;塔顶以青砖叠涩收顶,上置宝刹;塔内施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各层四面皆有券洞,登至顶层。四面神望,长安胜迹,历历在目。
唐人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赞曰: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峰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但是此诗所描绘的慈恩寺浮屠塔已经比较接近我们今天看到大雁塔的样子了,肯定不是玄奘法师初建时的模样而且玄奘法师所建慈恩寺浮图塔是不能供人登临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玄奘法师从西域游学归来之后,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为由,拟在大慈恩寺建造一座石质佛塔供奉从西域请回长安的经像及佛祖舍利,高宗听说后,提建议说建石塔恐有技术难度,以砖造为宜。于是玄奘法师亲自带领众僧,于寺之西塔院,仿西域‘窣堵波’塔样建造了五层的砖塔,其最上层为石造,珍藏经像及舍利。但是这种结构的砖塔基础不够牢靠,到了唐长安年间(701-720年),慈恩寺浮图塔已经颓毁不堪了。一代女皇武则天命有司仿中土木造楼阁式塔重加营建,新塔“崇三百尺”,而且里面开始设置楼梯,可供登临怀古。
所以唐中宗神猪年(720年)以后,新科进士从曲江杏园宴罢后,登临雁塔及雁塔题名也就成了大唐以来最是星光灿烂的文化盛事,多少文人仕子,酬绸满志,或者光耀门楣,或者胸怀大志,无不祈望从此登临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两宋以后,雁塔题名一度衰落,宋熙宁年间(1068—1077),大雁塔遭遇失火,墙体剥落,始见唐人题名;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关中大地震,雁塔塔体砖墙震落而不倒;到了明清时期,雁塔题名重盛,只不过题名者的身份已经不单独是进士了,还有乡试中榜者,题名也从塔壁变成了刻制专门的雁塔题名碑,罗列于大雁塔南侧。随后在大雁塔之后的玄奘纪念堂庭廊上见到民国年间一副老照片,其上清楚地反映了当时雁塔题名碑林立的样子,感觉可能不太好,仿佛进入到一个巨大的荒冢之地,如今已经拆除,集中保存。
慈恩雁塔参差榜,杏苑莺花次第游。踏着木制楼梯笃笃而上,时光仿佛倒流……如果时光真的能够倒流,我多想重回大唐,十载寒窗考取个探花郎,曲江宴罢后也来大慈恩寺和同科进士一起题个名,从此巡抚四方,留名在青史。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啊,李白、王维、杜甫、吴道子、阎立本、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李唐贞观、开元两朝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雄浑浓重的一笔。
大雁塔东西两侧皆可拾级而下,其北面是新建的仿唐建筑玄奘纪念堂,为三组院落组成的建筑群体,由中院玄奘纪念堂、东院佛教展厅、西院讲堂三院组成。纪念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塑像一尊,供人垂吊。
大雁塔主轴线以东是塔园,松柏苍翠,修竹茂密,曲径入园,四时花木摇曳如画,禅房静寂,自然就想到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塔园南侧是大慈恩寺塔林,立有几座和尚的墓塔以及从原大殿院门处迁移到此的几通明清进士题名碑、重修大雁塔碑等等。
大雁塔轴线以西有牡丹园、牡丹亭,传唐时慈恩寺就植有牡丹,花开时若国色天香,远近闻名。今之牡丹园也是意在复现唐时牡丹园胜景,最是春日来赏牡丹的好。牡丹园以南直到山门外墙范围内皆为方丈院、僧院。修竹掩映中,偶见僧门半掩,一身穿青色布衣的小和尚神情淡定,盈步而过,身后僧衣飘然,隐没于涌动的游人之中,留下一段了却的风尘和笃定。什么是空?我们也许以为自己懂得,却又无从说起,这迷一样的世界……
大雁塔导游词14在中国的西北部,瑰丽的西安市是闻名的十三朝古都。有符号性构筑物钟楼、明长城遗址、华清池等等。可最宏伟、最有盛名的还要数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建筑,用来存放经书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生涯齐备,此刻供游人旅行、游览,是我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更是闻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的西安的符号。
雁塔的由来神奇玄秘。相传,在印度摩伽陀国,一个寺庙内的僧人信仰小乘释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僧人见到群雁,信口说:“本日各人都没有对象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僧人眼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以为这是如来佛在修养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谨慎的典礼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这个典故,建筑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敷,只是一座五层的构筑,其后因武则天信仰释教,将它建筑到了十层。可不幸的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本日的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捷、气魄宏伟,是我国释教构筑艺术中的不行多得的精品。
从远处望去,你会发明大雁塔略有倾斜,这然则有来头的。已往,西安有过数次的地动,将塔震得像一边微有倾斜,其后,塔下身部门为土质,地下水不匀称,使大雁塔加快了沉降倾斜,此刻逐渐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痛改前非”。
大雁塔是第一批世界重点掩护文物,颠末一次次整修,这个七层的青砖塔变得健壮坚贞,大雁塔在日后的文物掩护、社会建树中,不减旧日古典的瑰丽,覆盖这一层迷人、隐秘的面纱!吸引着众人探寻释教文化和古代东方文明。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