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导游词

时间:2024-12-03 13:40:19
南普陀寺导游词

南普陀寺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普陀寺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普陀寺导游词1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

始建于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南普陀寺导游词2

我要去观光南普陀寺了,早就听说那里很美丽,今天我如愿以偿了。

我们到了既壮丽,又有名的南普陀了。走进南普陀,这儿的雄伟就把我迷住了:几片嫩绿的草地上站着鸽子;许多茂盛的树木上有鸟儿;几个池塘静得像一面镜子,水清得见底,似乎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中间,一座大庙高高耸立在地面上,前后还有两个高耸的宝塔,好多鸽子在庙顶上飞来飞去。我用手抓了一点玉米撒出去,它们立刻成群飞来吃玉米,鸽子们互相抢吃一粒又一粒玉米,吸引来了许多小朋友围观。旁边的池塘里还有一些体形较大的鱼,眼睛竟然是红色的,我和几位小朋友把面包渣扔进水里,一条大鱼就立刻飞快地抢吃,它的速度可真快!相反,几只乌龟慢悠悠地游来,真逗!

在庙寺山脚下,我发现了有人把硬币投进四个大字里,看似简单,就也拿了一个硬币往里面扔,果然也扔进去了,我高兴极了,对着硬币许愿望。刚上了一两层楼,又看见了一群游客们围在那里,我也去看看,原来是个“愿望湖”,中间还有个别致的小亭子。走进一看,小亭子、水中到处都是金色和银色的硬币,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银光晃晃。登山的游客越来越多,有的人烧香拜佛,有的还拍照留恋。越看越兴奋,巴不得马上登上山顶,不一会儿,我们真的到了。站在山上往下眺望,厦门大半部景色收在眼底。

今天真是玩得开心,游得尽兴啊!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导游词3

本来计划是去玩鼓浪屿就进厦大一游,但因厦大比较难进入,就把南普陀寺列为我旅行的第二站了。来之前就了解到厦大旁边有一个南普陀寺,香火旺盛,寺庙依山而建,由下往上,一层层井然有序。寺庙背后的山是五峰山,海拔不是很高,也就一千米左右。我本人是不怎么信佛的,来着玩主要是冲着登山来的,因而还背了一行李包和一背包,完全是负重旅行的打算。

寺门上写“鹭岛名山”四字 ,的确是名山,孕育了一代代人才,很多人在这里得到山的灵秀,看厦大的学妹就知道了,钟天地之灵秀。今天我来这儿,也是想沾点灵气伴身。进了寺门,是一条大道,道路一侧有几座高耸的佛塔和两个放生池,池里面养满了乌龟和鱼,两者相安得乐。一路往前很快就到了寺道,通往高处的寺庙。沿着寺道一路往上走,首先到达的是慈堂,旁边有弘一法师的铜像,但因我对佛不敢兴趣,没有过多关注,只是手痒,把他的头像拍下来欣赏。继续往前,就到了禅堂。以前在看武侠小说时经常提到禅堂。今天到了现场,很想一观究竟,只可惜门前写着谢绝游客参观,只能看到整个禅堂的外形——飞檐雕栋,八角环绕神龙,而不能一窥其内部奇妙。禅堂旁边有专门供游客和市民烧香的地方,我还亲眼目睹了几位市民带着备好的香纸,把香纸放进烧香炉,一时烟雾缭绕,香火果然鼎盛。再往前就到了灵堂,里面可以摆放灵位,灵牌都是黄金色,金光闪闪,在灵璧上一排排一列列摆放得很整齐,看得我两眼发光,如果这些真是黄金且属于我就好了。哎,有点对先人不敬,惭愧惭愧!我在里面参观,还听到一位市民向知客僧表示捐赠多少多少钱以给其母亲购买灵位,难怪寺庙富如油,真是生财有道。不赘述,继续我们的旅程。接着是功德楼,可捐赠以显功德,没什么好说的。接下来是法堂,法堂应该是研究佛法的地方吧,我也不是很确信,因为进不去只能继续前行。再前行就到了登山大道,终于可以开始我的登山之旅了。

沿着登山大道往上走,一路上道路两侧的`石壁或石头上都刻了不少佛偈,但因年代太久远,字都看不怎么清楚了,且我对这也不感兴趣,所以也没心思细看。继续往前走,经过了洗心池,在俗世这么久了,一身污垢,我也想洗洗心 ,但水池的水并不清澈,未免越洗越脏,还是留待后缘了。前面还有饮和泉、做成玉如意状的石凳、舍利塔两座、拱桥、池中塔、飞檐斗俏的凉亭、莲花石等等,景致开始丰富起来。有一处岩石下摆放了许多小佛像;又有如来舍利塔居中而立,后有石刻“法性常留”。再往前,登山大道开始变得陡峭起来,有两座石壁相对而峙,中间仅留一条石缝,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有大岩石居中劈开而形成的石堑,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不外如是。路边不时有不知名的野花盛放,树林郁郁葱葱,翠绿色的海洋一望无边。有些树木的枝桠横过小道,山林中还遍布种.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一时目不暇接。我最喜欢的是路边的厦门市树——凤凰木,树上开满了花,红色压满枝头,春色溢然,让我联想到了凤求凰。石道曲折向上,我选的是最佳景观大道,旁边还有好几条岔道,通往五老峰的不同峰头。每隔一段路,都会有一些石亭,供游客休息。偶尔能看到几座寺中高僧圆寂的塔,大家都静静地伫立默观。随着山势往上,旁边有一些突出山体的岩石或平台,可以爬上去俯瞰山下的风景和厦门城市轮廓,视野中最清晰的当然是山脚旁的厦门大学了。途中还看到一年轻后生背靠大石玩倒立,心羡不已,年轻 ……此处隐藏8945个字……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南普陀寺导游词11

各位团友,大家好。再过五分钟,我们便可以到“千年古刹”南普陀寺了。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沿革。南普陀寺最初建于唐朝。初名普照寺,五代时,改名“泗洲院”,宋时称“无尽岩”。清康熙二十三年由靖海侯施琅再次重建。大家也许都知道,在浙江省有座普陀山,那它与南普陀寺有什么联系吗?对,有的。因为南普陀寺与普陀山普济寺同祀观音,又在它的南边,故称南普陀寺。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为子午坐向,依山面海以中轴线为中心,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依次层层托起,相互呼应。东西两侧建筑物钟楼鼓楼对称排列,显得雄伟壮观。各建筑物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带有明显的民族建筑风格。

各位团友,南普陀寺已到了,请大家下车。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南普陀寺的山门,这边是西山门,在东边还有东山门。请大家招头看,“鹭岛名山”。这是原中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山门两边对联为明书法家虞愚所书。“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这道出了南普陀寺依山面海,佛境清幽的情致。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往佛塔和莲花池参观。

在我右手边现在大家可以远远看见的是莲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示出这里清净的佛门净地。

池后为七座汉白玉如来佛塔和两座万寿塔。万寿塔高18米,11层高。为印度佛教建筑风格,顶端层层托起,高耸入云,中部四面有佛法修行的种种雕像,底部为须弥座,又名金钢座。如来佛塔高5米,整齐有序地排列于万寿塔前。在塔的中间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在此放生以表自己的慈悲为怀,那么,为什么庙前要设一个放生池呢?其实,放生原为我国的一项风俗习惯,后与佛教“慈悲”教义相结合,成为一种佛事话动,流传至今。

各位团友,现在请随我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又称弥勒殿。天王殿是1925年,会泉法师任方丈时重建的。它正中供奉弥勒佛,两侧四大天王,背后供护法天神韦驮,这种格局和全国寺庙都是一样的。

这便是弥勒佛。它盘坐正中,倚着布袋,袒胸托膝,十分可爱。相传弥勒为五代梁朝明洲奉化人,号长汀子。他常常杖着一布袋,云游四方,自由自在,劝人信佛,而且总是眉开眼笑,和善待人,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圆寂时,口含一偈“弥勒真弥协,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这才酌情其为弥勒的化身,在我国,常有“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楹联来形容其皆大欢喜的形象。

各位团友,现在请往两侧看,这是四大天王,中国俗称“四大金刚”。据印度佛教称,世界中心为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洲。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住一天王,各护一方天下,河、山、森林,都是他们的庇护范围。中国的“天王”是依照《封神捞演义》所塑造的,这是东方持国王、雪白的身躯,身着甲胃,手持无弦琵琶,意为“弦弹破苦”,修生养性,南方堵广天王,身青,手持宝剑,意斩尽妖魔,佛法不可侵犯;西方广目天王,身红,右手绕龙或蛇,有的左手还持珠,意即吉祥如意;北方多闻天王,身绿,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用来制伏妖魔;右手握银鼠,意为苦海慈航。四大天王的法器是各有含义的;剑;锋利也,谐喻“风”;琵琶,暗指调;伞,隐喻雨;龙,有通的含义,暗:指顺。

这样一来,四样法器合起来便是“风调雨顺”,四大天王成了护国安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佛教天王,吉祥的象征。

弥勒菩萨后面,是护法天神韦驮。佛教相信他是南方堵广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相传在释迦牟尼湿后,希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邪魔将舍利夺走。韦驮奋不顾身,奋起直追,夺回了舍利。佛教传入中国后,韦驮为少年武将形象,身着甲胃,驱矣除魔。传说如果韦驮手持着地金刚杵,表示寺庙并不富裕,对外来云游俗人不开放,不可留宿;假如金刚杵是横放在手臂上,刚表示寺庙较为富裕,是十方丛林,可免费食宿;若韦驮左手卡腰,右手持金刚杵过额,则说明对游要适当收费。

南寺原为世袭制子孙庙,韦驮的金刚杵为看地的,改十方丝林制后金刚杵仍保持原样。但按十方丝林制规定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各位团友,两侧的廊院,是对称排列的种楼和鼓楼。值得一提的是在五老峰上有钟鼓两山。钟鼓山与钟鼓楼两两相对,堪称一绝。各位团友,这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又称大殿。大家可以看到大庭平展舒广,正中为一宝鼎香炉,两侧白石宝塔耸立于两侧,显示出大殿的肃穆。

大雄宝殿主要供奉“三世佛”。莲花座上的为佛祖释迦牟尼。大家可以看到佛祖眼睛向前凝视,左手置于盘脚,右手微招至胞前,仿佛正在给人们讲经布道,造型生动。释迦牟尼原名乔达多·急达多。据说,他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从小善于沆思,深感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他认为只有出家才能拯救人类。所以,释迦牟尼29岁便出家苦修6年,后来又在菩提伽耶静思人生真缔,最终大彻大悟,得到后,他便开始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后来传教45年,在那迦羽化升天,这便叫“涅”。

大家请往后边走,殿后供的是“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边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观音菩萨为大乘教菩萨。她能解救众生,每当遇难时,只要含中名,观音便会来解救,所以叫“观音”。从唐朝开始,观音便开始摆脱印度模式,形成中国化女神形象。大势至菩萨所到之处,可以息火、血、刀、光之灾。

各位团友,大家还可以看到大雄宝殿建筑颇具园林色彩。有“清风摇影”“禅河淋浴”等山水连环画。大家抬头看,大殿屋背里卷棚式弦形,燕尾式飞檐,如弯月起翘。这与墙身平实稳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更为庄重秀丽,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大家请跟我来,这便是大悲殿。大悲殿屹立于石阶之顶,高约20米,呈六角形的建筑风格,三重飞檐,殿顶正中立一葫芦宝塔,宏观伟壮观。大悲殿正中祀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手观音,各臂执物各有不同,表示观音有不同的渡众愿望。

各位团友,最后一殿是藏经阁,建于1936年,上层为经堂,下层为法堂。这里有中外佛书经典数万卷。其中较珍贵的有《明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前往素菜馆用素斋。

这是普照楼,它作为素食馆,迎接海内我嘉宾。南普陀寺的素食独具一格,以清纯素雅而闻名,被誉为“素菜瑰宝”。

各位团友,南普陀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合作。

《南普陀寺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